知音人音乐网

标题: [S]Mark Whitfield - Live & Uncut 2025 [FLAC 24-96] [打印本页]

作者: seanluo    时间: 昨天 19:38
标题: [S]Mark Whitfield - Live & Uncut 2025 [FLAC 24-96]
封面:
(, 下载次数: 0)

专辑简介:24000
吉他手马克·惠特菲尔德(Mark Whitfield)曾以乔治·本森为榜样,如今却早已挣脱外界参照,只追随自己内心的旋律。他曾透露,自己意外收到切斯基唱片A&R主管杰夫·拉尼尔的邀约,受邀在纽约洛克伍德音乐厅登台演出,这张独特的现场未剪辑专辑《Live & Uncut》也由此诞生。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极为明智的决定——最终成果令人惊叹,却又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我们谈论的核心本就是实力卓绝的马克·惠特菲尔德;另一方面,负责这张专辑录音与发行的,正是以严苛标准守护音乐本真的切斯基兄弟——制作人诺曼·切斯基与身兼制作人与音乐家的大卫·切斯基。这对兄弟始终在自家发烧友厂牌中追求极致音质,从不让听众错过任何一处音乐细节。 在专辑收录的六首经典曲目中,马克·惠特菲尔德献上了职业生涯中堪称巅峰的演绎:其中既有四首大胆且精雕细琢的爵士标准曲目,也有一首表现力饱满、氛围浓郁的塞隆尼斯·蒙克佳作,更包含两首由比利·德拉蒙德创作的自信昂扬、节奏鲜明的原创作品。没错,这里的比利·德拉蒙德,正是那位如今正逐渐成长为纽约乃至全球乐坛最活跃的打击乐色彩大师之一的鼓手,他的参与无疑为专辑增添了更多惊喜。此外,马克·惠特菲尔德还与贝斯手本·艾利森携手合作——本·艾利森对爵士乐的卓越贡献本就值得被铭记,尤其是他曾与弗兰克·金布罗共同录制致敬传奇钢琴家赫比·尼科尔斯的专辑,仅凭这一项成就,便足以让他跻身爵士乐坛的尊贵行列。 不过,整场演出的焦点始终牢牢锁定在马克·惠特菲尔德身上。经他诠释,每一首作品都化作一座炽热喷发的“表达火山”:比如塞隆尼斯·蒙克的《杰基式》(Jackie-ing),即便曲目本身充满艰深的技术挑战,他却能以近乎漫不经心的从容姿态轻松驾驭。这位吉他手的关注点始终是对乐谱本身的深度诠释,而非单纯炫耀演奏技巧;即便如此,惠特菲尔德仍能用近乎管弦乐般丰富的触感,将旋律与和弦熔铸成充满诗意的优美音色。尤为出色的是他的节奏感——轻盈敏锐、兼具弹性与稳定性,如同磐石般贯穿整张专辑,且随着演奏推进不断积蓄着音乐动能。 而当听众听见惠特菲尔德驾驭难度极高的《邀请》(Invitation),以及比利·德拉蒙德的《致蒙克与特兰的变奏》(Variations for Monk and Trane)时,更会发现:那些恢弘磅礴的音乐气势,在他手中竟显得如此自然流畅。这无疑印证了这位吉他手浑然天成的“外向型技艺”——既能精准把控复杂技巧,又能让情感表达直抵人心。更令人欣喜的是,惠特菲尔德有比利·德拉蒙德与本·艾利森这两位搭档相伴:他们不仅能稳稳跟上惠特菲尔德非凡的即兴节奏,更能以精准的节奏掌控与坚如磐石的音乐直觉,在这场近乎史诗级的“分秒必争”的音乐戏剧中,巧妙平衡着毫无保留的情感爆发。也正是这份默契与实力,让他们始终成为顶级音乐场合中备受青睐的合作组合。
惠特菲尔德的第二张专辑《帕特里斯》于1991年发行。这张比前作更具前卫风格的专辑再次获得乐评界好评,但销量平平。1993年,他的第三张专辑《马克·惠特菲尔德》转向商业化路线。在被说服尝试更具市场潜力的方向后,他以肯尼·G风格创作的柔和爵士乐取得了小幅成功。他翻唱的史蒂夫·汪达名曲《那个女孩》在现代爵士电台小热,随后怀特菲尔德率大型乐队巡演数月,却发现自己厌倦演奏流行歌曲。他转而回归三人组演奏传统爵士乐,反令期待流行曲目的观众大感意外。“另一种选择就是出卖自己的音乐理念和艺术追求,”他向《Offbeat》杂志的基思·斯佩拉坦言。“若未能取得巨大商业成功,你就彻底失败——别无退路。既没成为成功的爵士乐手,也没成为成功的流行乐手。那该怎么办?”
曲目:

01. Without A Song.flac
02. Invitation.flac
03. Willow Weep For Me.flac
04. Changes For Monk and Trane.flac
05. Jackie-ing.flac
06. Dubai.flac
试听:

网盘链接:
[sell=8,2][/sell]
作者: Anynsmt    时间: 昨天 20:34
感谢分享,精彩爵士音乐!

作者: timmm2972    时间: 昨天 22:32
好专辑,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知音人音乐网 (https://zyrhire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